关闭 | 注册会员
用户名
密 码

袁世凯经略朝鲜【41】

Yun travel, a selection of global tourism scenic resource
云旅游首页 > 发现之旅 > 一周视点 > 袁世凯经略朝鲜【41】

 

好多人以为袁世凯从小站练兵起家,其实在袁世凯在青年时代就曾代表大清国经略朝鲜,以“才识英敏,力持大局”得到清廷重臣李鸿章的赏识,年仅26岁就担任大清“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位同三品道员,左右朝鲜政局,俨然朝鲜的太上皇。

23岁帮办朝鲜军务


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军乱,朝鲜国王李熙(朝鲜高宗)之父兴宣大院君李昰应利用军队哗变,成功夺权;朝鲜王妃闵妃一党与大院君有隙,请求清廷出兵平乱,袁世凯乃跟随淮军将领吴长庆的部队东渡朝鲜。袁世凯率领一支清军配合行动,杀死了几十名兵变参与者。战斗中,袁世凯一路放枪,带头冲在最前面,他的坚毅勇敢感染了部下,兵变很快得以平定。

吴长庆在给清廷的呈报中将他赞扬了一番,说他“治军严肃,调度有方,争先攻剿,尤为奋勇”,报以首功。随后清军将大院君掳至保定问罪,当年23岁的袁世凯则以帮办朝鲜军务身份驻藩属国朝鲜,协助朝鲜训练新军,开启了袁世凯练兵的先河。袁世凯留镇朝鲜期间,得到了朝鲜上下的一致好评,朝鲜人士称赞他:“明达夙成,留京师(汉城)期年,大得都民之心”。他也和金允植、金炳始等多名朝鲜士大夫结为忘年之至交。他在朝鲜被称为“袁司马”。

平定朝鲜甲申政变


两年后,朝鲜又发生了另一起政变,局势一触即发。当时朝鲜内部分成两派:一拨叫保守派,亲中,一拨叫开化派,亲日。1884年前后,中法战争爆发,朝鲜内部“开化党”的金玉均等亲日派觉得机会来了:你中国肯定顾不上我啦!他们就勾结日本人搞政变,连杀六个亲华派大臣,还改组了政府,另外,几个大国驻朝鲜大使还承认了新政府。

这就是甲申政变。朝鲜国王李熙派人奔赴清营求助。事发突然,但袁世凯当时还不是驻朝鲜最大的官。中国军队有另外两个核心将领,他们认为,在李鸿章下达具体命令之前,不要动;朝鲜政府内部袁世凯有个铁哥们儿,叫金允值,也建议袁世凯先观望。

问题是那会儿既没有电话,更没有微信,按当时的通讯条件,这上书请示命令传给李鸿章,李鸿章再请示朝廷,得好几天,黄花菜都凉了。

袁世凯当机立断,他认为:不能等,必须马上进皇宫镇压。他跟两个军队首领说:如果现在我们什么都不做,朝鲜肯定丢了,大家都吃不了兜着走;如果我们把事变平息了,出事,我担着,不连累你们。上面表扬了,升官发财是你们的事,这总行吧。俩军官一听,有道理。又是只赚不赔的买卖,当然干啊!

所以三个人一人带一队人,就往王宫里面打。又进王宫哗哗打了俩小时,就搞定了,果断宣布政变非法。当时日本驻朝鲜的公使,一看清军居然玩真的,赶紧跑了。袁世凯就重新控制了朝鲜。

袁世凯平定了朝鲜甲申政变有重大意义,打退了日本的渗透势力,粉碎了日本趁中法战争之际谋取朝鲜的企图,推迟了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

袁世凯粉碎甲申政变之时,年方25岁,英名遂传播于朝鲜,甚至普通朝鲜民众家中,也为其设立神龛。有史籍指出,朝鲜甚至改变了一直以来奉明朝正朔的传统(当时朝鲜与中国交往,因为认为中原陷于满洲夷狄,往往私下以崇祯皇帝祭日即甲申后多少年来计算),开始奉清朝正朔。一时间,袁世凯可谓极尽荣宠。

袁世凯因这一事件受到清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的重视,同时也使日本人对袁世凯“憾之刺骨,百计排陷之”,他的同僚吴兆有等亦颇为嫉妒,攻击袁世凯“妄开边衅”、“擅挪军款”。袁世凯遂于1885年初归国,赋闲在家,以避攻击。

担任“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26岁成朝鲜太上皇


但是李鸿章决定重用袁世凯,命袁世凯于1885年10月护送大院君回朝鲜,同年11月又封年仅26岁的袁世凯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位同三品道员,左右朝鲜政局,俨然朝鲜的太上皇。

袁世凯在朝鲜期间的任务是在“各国通商”、“友邦环伺”的情况下,使朝鲜“明尊亲之义,定摇惑之志,内修政治,外联邦交”,换言之即强化清朝和朝鲜的宗藩关系,防止朝鲜独立自主的倾向和日俄等国的窥伺。

维系和正名中韩传统宗藩关系旧制。袁世凯上任之初,就宣示其地位的“特殊性”,拒绝和各国使节共同列席会议,而且遇到事情可以直接进王宫,以示享有宗主的特权。他对于韩廷是否奉行“事大”之礼和履行属国份内之事,尤为在意。又如干涉朝鲜铸币,尤其着眼在钱币上“正朔”字样的问题,这些都颇得李鸿章欢心,称赞他“先正藩属之名……洞中切要”。但是,清廷这一由李鸿章制定、袁世凯执行的“正名”优先政策,本质不过是照顾“上国体面”的表面功夫而已,或者说,是一种死要面子的“形象工程”。这一政策的结果,就是渐渐具备自主意识的朝鲜,对中国这种喋喋不休的老套规矩感到愈发不耐烦,从而更愿意听取日本及列强用“自主”、“改革”等堂皇用词包装下的花言巧语,给了列强以可趁之机。

对朝鲜进行全面的财政控制。袁世凯阻止了任何试图以朝鲜海关岁入(以及对海关行政权、电信权归属)为抵押的对外借款,同时设法筹拨公款贷给朝鲜,负责中国海关的英国人赫德也试图帮助清廷控制朝鲜海关事务。袁积极推进大清在朝鲜的商务活动,招揽华商,多方扶持,开辟仁川-上海间航线,规划仁川、龙山等地租界,承揽漕米运输,并打击日商利益。控制朝鲜电信,筹办义州、京仁、元山等线,交由中国电信总局操控。但有学者也指出,袁世凯虽然试图掌控朝鲜财政经济,却在经济政策上,鲜有建设性建议。韩廷得不到中国技术支持,只好求助美、德等顾问,在这些顾问支持下,朝鲜初步发展了一些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当然,除了因为袁目光短浅缺乏现代意识教化,这也和国内所谓自强运动乏善可呈,中国内外自顾不暇有关。

袁对朝鲜与美、俄、法、奥缔约的防范十分严密,一再干预,甚至阻挠朝鲜赴欧美的外交使团,产生诸多争执。因为认为国王和闵妃不太“听话”,袁在驻韩十年间,曾多次策划废立国王和除掉闵妃,均归失败,极大地激化了韩廷和他的矛盾,进而削弱了对藩属国的发言权。为了缓和与韩廷的关系,袁又不择手段笼络国王近臣。袁世凯干涉朝鲜内政的做法引起了朝鲜国王和一些大臣的不满,清廷中也不断有人弹劾他。比如1888年1月朝鲜国王李熙致函请求清廷撤袁世凯,随后朝鲜驻华官员金明圭奉李熙之命,请求李鸿章换人。清廷内的张謇、张佩纶等也曾攻击袁世凯“侈然自大,虚骄尚气,久留朝鲜,于大局无益”。李鸿章力排众议,不仅让袁世凯继续留朝任职,并于1890年2月给袁世凯写了“血性忠诚,才识英敏,力持大局,独为其难”的评语。

袁世凯在朝鲜的十二年虽然由于其年轻气盛而采取一些过激、粗暴的手段,但有效地遏制了日本和沙俄对朝鲜的渗透。直到甲午年日本挑起战争前还曾经多次派人暗杀袁世凯,只不过没有成功。

与朝鲜王族通婚


袁世凯在朝鲜12年,和朝鲜王室关系很好,当时执政的闵氏皇后,传言和袁世凯关系亲密,曾把王室公主嫁给袁世凯,做了小袁三姨太。

袁世凯原定娶朝鲜李王妃的表亲金氏一人为妾。金氏出嫁时,还带来两个陪嫁的姑娘,闵氏和吴氏。袁世凯就一并收她们为姨太太,并按着她们年龄的大小,排定吴氏为二姨太,金氏为三姨太,闵氏为四姨太。

屈居“第三房姨太太”的金氏,本乃朝鲜王族,原以为嫁给袁世凯作“正室”,没想到过门以后,她和自己陪嫁的两个丫头一起都做了袁的姨太太,因此郁郁寡欢。她生了5个儿女:次子克文、三子克良、三女叔祯、八女(早亡)、十女思祯。

小站练兵,大清帝国的掘墓者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袁世凯暗示朝鲜政府向清政府乞援。随后日军迅速出动朝鲜,企图挑起战争。甲午战争爆发前夕的7月19日,袁世凯化装成平民逃走,7月22日抵达天津。袁世凯回国后,又于8月6日奉旨前往辽东前线,协助周馥转运粮械、收集溃卒等后勤事宜,至次年5月请假回籍省亲。

在前线的这10个月间,通过目睹甲午战争清军兵败如山倒的惨状,袁世凯萌生了用西法练兵的设想,他说:“窃查此次军兴,往往易为敌乘,迭见挫败者,虽由调度之无方,实亦军制之未善,若不权时度势,扫除更张,参用西法,认真训练,则前车之鉴,殊足寒心。” 因袁世凯在朝鲜时期表现突出,有“知兵”之名,再加上他大力主张练兵,由此开始了小站练兵的新阶段。由小站出发的北洋新军,则成为了大清帝国的掘墓者。
 
 
 
 
从云端分享到



备案号:浙ICP备140238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