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 journeys, in the Yun travel!
本区景点推荐

怒江州
【怒江州旅游推荐——三江并流之地,横断山脉地貌核心区】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怒江中游,因怒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是中缅滇藏的结合部,有长达449.5千米的国界线。怒江州北接西藏自治区,东北临迪庆藏族自治州,东靠丽江市,西南连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接保山市,总面积14703平方千米,人口52万,全州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占总人口的92.2%,其中傈僳族占51.6%。辖泸水、福贡两个县和兰坪、贡山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州政府驻泸水县六库镇。怒江州是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其中独龙族和怒族是怒江所特有的少数民族,怒江州是全国民族族别成份最多和全国人口较少民族最多的自治州。
怒江州集自然地貌博物馆、人类文明处女地、民族文化大观园、生物物种基因库和爱国主义陈列馆为一体。这里拥有世界级的生物资源,怒江是全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全州森林覆盖率达70%,其中国家级保护植物42种,国家级保护动物67种。拥有世界级的矿产资源,目前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28种,其中锌矿总量占全世界的1/3,铅矿占1/6,属于世界罕见的矿产资源富集地。拥有世界级的水资源, 怒江、澜沧江、独龙江和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碧罗雪山纵贯怒江州境内,山脉与大江相间造就了“非”字型的数百条溪水飞流直下,水资源占全省总量的47%。拥有世界级的旅游资源,“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8个片区中,怒江拥有4个。拥有世界级的民族文化资源,“三江并流”地区世居民族14个,怒江有7个,造就了众多的原生文化:独龙族的纹面文化、傈僳族的山地农耕文化、白族支系勒墨、拉玛的古老文化、普米族的山岳生态文化、怒族特有文化等,是“三江并流”地区人类金色童年的文化宝库。
怒江旅游资源丰富,有怒江大峡谷、石月亮、匹河飞来石、碧罗雪山、怒江第一湾、怒江虎跳峡、野牛谷、江心松、独龙江、罗古箐、老窝土司衙署、片马抗英纪念地、高黎贡山原始森林、新生桥国家森林公园等等都是很好玩的地方,且人迹罕至,有许多保存很完好、至今无人知晓的美景。
怒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热拍格,上游藏语称“那曲”,意为“黑水河”。它流经贡山县的秋那桶后称为怒江,怒族语称“怒米挂”,也是黑水的意思。怒江流经云南境内的贡山、福贡、泸水,由潞西市进入缅甸后,称萨尔温江。它最后的归宿是印度洋,而在怒江州境内的流程就为316公里。整条怒江都被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碧罗雪山和海拔5000多米的高黎贡山夹峙着,大山的挤夹使这里形成了一条300多公里的峡谷。峡谷相对高差达2800-3800米,多呈"V"字形,江水就从这"V"字的尖底部流过,两边尽是平均坡度在40度以上的大小山梁和峰脊。很多人把这峡谷称为“东方大峡谷”或“神秘大峡谷”。
怒江流经云南贡山县丙中洛乡日丹村附近,由于王箐大悬岩绝壁的阻隔,江水的流向从由北向南改为由东向西,流出300余米后,又被丹拉大山挡住去路,只好再次调头由西向东急转,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半圆形大湾,为怒江第一湾。湾中心有一个村子叫坎桶村,这里江面海拔1710余米,气势磅礴,湾上怒江台地平坦开阔,高出怒江500米,构成三面环水的半岛状小平原。小平原四周景物宜人,每到农闲季节或节假日,人们便到这里泛舟过溜,对歌起舞,坎桶村堪称峡谷桃源,
怒江地区民俗丰富多彩,尤以傈僳族的刀杆节,独龙族的镖牛习俗最为独特。各民族均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原始宗教、喇嘛教、天主教、基督教并存。傈僳族和独龙族村寨的垛木房及生产、生活用具独具民族特色。傈僳族信仰原始宗教,保存有原始图腾崇拜的遗迹,有“伴朵”、“迪母瓦”、“盍什”等民俗节日。他们穿自制的麻布衣、火草衣,显得古朴大方。
视频:怒江州旅游宣传片

怒江州地图

地图使用指南:
(1)本电子地图的基本界面是政区街道和旅游交通地图;
(2)点击地图左上角“地图-地形”或“卫星图像”,可以分别显示怒江州地图地形图和怒江州地图高清卫星图;
(3)点击地图右上角小四方形“□”,可一键切换怒江州地图全屏大图;
(4)点击地图右下角“+ -”,可对地图进行缩放(手机端也可以用双手指缩放);
(5)用鼠标可以拖动地图到任意位置(手机端用手指拖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