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没有账号?点我注册
用户名
密 码
江淮流域 安徽旅游景点大全 地图 滁州市

云旅游公告
云旅游,国内外旅游景点推荐网站。如果你想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更多旅游景点的信息,那么你可以在云旅游网通过地域分类、主题分类、垂直搜索等手段,轻松查询你所感兴趣的旅游景点信息...注册请用中文名!官方客服QQ 2816614199.
置顶大图

交通咨询查询

酒店预订

旅游用品网店

本区景点推荐

热点专题

MORE +

数据统计

浏览次数:4144 次
编辑次数:3次
最近更新:2016-10-17
创建者:竹心
等级:书生
合作编辑

竹心
书生

云旅游首页 >>所属分类 >> 滁州市 >> 吴敬梓纪念馆

参考资料
Reference Material

吴敬梓纪念馆


【吴敬梓纪念馆旅游推荐:中国规模最大的文人纪念馆】占地面积5000㎡,建筑面积1000㎡,建筑仿明清样式,三厅两厢,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曲槛回廊,既有南方园林之秀,又有北方古建之雄。吴敬梓纪念馆既有吴氏家珍,又有学者名流政要墨宝,馆藏文物十分丰富,国家三级以上文物共有36件,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文人纪念馆。



吴敬梓纪念馆吴敬梓纪念馆

吴敬梓纪念馆始建于1959年夏,为纪念清代伟大的文学家吴敬梓而兴建的纪念性建筑。原址在县城荷花塘畔平顶山上。有纪念厅七间,两庑[wǔ]十余间,围以花墙青瓦。1964年闭馆,1966年改作它用。1984年10月8日易址重建,1985年底竣工,1986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文人纪念馆。


沿襄河出红栏桥迤逦向西,右手绿水涟漪的是舟门涧、古代全椒的护城河。现涧已疏宽,改名“新襄河”。过河上敬梓桥,一带高丘上,青堂瓦舍,粉墙掩映,殿阁参差,便是吴敬梓纪念馆。隔河遥对,是吴敬梓的故居“探花第”故址。高丘的西北方是一个古校场,吴敬梓叔祖吴勖倡建的北极阁遗址。南面隔襄河即是吴敬梓少年时读书登临的尊经阁———触眼是作者青少年时代生活学习场所,和融铸在《儒林外史》许多章节里的风土景物。在这里建馆,确能发思古之幽情,更深刻理解作家和他的作品。


吴敬梓纪念馆是三厅四庑两回廊的仿明清风格的古典式建筑。层台高叠之上,几十根米红廓柱拔地撑起雄伟的大殿,拼花护栏环绕出曲折的回廊,飞檐斗拱,景窗深幽。整个纪念馆建筑结构气势庄严、古朴、典雅,既有南方园林之秀,又有北方古建之雄。设门厅、过厅、正厅、展厅四部分,依山峦体势分三个层次,高低落差7米。门厅上方镶嵌石额馆名一方,为原全椒县委书记、安徽省省长王郁昭所书。门厅两侧,置巨大鼓形旗杆石四方,旗杆石为“探花第”遗物。


入门厅,只见矗立在第二层平台的过厅中间,是一块直立的碑,正面刻的是鲁迅手书:“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擿[tī]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这是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儒林外史》的评价,充分肯定了它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碑阴镌刻吴敬梓生平。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康熙四十年(1701),生于清初最为知名的科举世家。十三岁丧母,二十三岁丧父,二十九岁丧妻,三十三岁移家南京。三十六岁谢却安徽巡抚赵国麟博学鸿词荐,绝意功名。约用十年之功,以绝大才情创作出举世名作《儒林外史》。乾隆十九年(1754)冬与朋友饮酒纵谈,夜归扬州后土祠寓所,痰涌猝逝,平生辄爱诵“禅智风光好坟田”,竟一语成谶。时年五十又四。身后萧条,两淮盐运使卢见曾资以棺殓,葬在南京清凉山麓,一说葬于南京凤台门外花田。


正厅前草坪中央,塑吴敬梓着长衫立铜像一尊,高约十多米,长须,挺立,微睨,中年模样。与正厅坐像,俱为浙江美院叶庆文教授塑。参依吴敬梓裔孙吴炽棨形象为创作所本。若无所思而有所思。我们想象的吴敬梓,大约总免不了从《儒林外史》中几个人物来揣测,但这里的他,不是王冕冲淡恬远,也不是杜少卿的潇洒倜傥。他年近“天命”,历经冷暖浮沉而块垒难平;他“暖足”归来,正稍事喘息而又将远程跋涉;他看世态太深,所以严肃的表情中不无沉重和悲哀。


立像后面,悬康南海女弟子萧娴先生“儒冠不保千金产,稗说长传一部书”联的大厅,便是纪念馆的正厅。迎面为吴敬梓全身端坐雕像。手执书卷。上方悬梁匾额为王蘧常“名重儒林”、沙孟海“惊才旷逸”与乡人所书“天独予文”三方。“天独予文”为吴敬梓《移家赋》中的句子,是作者“天生我才”之李太白式的狂放与自信,不失为吴敬梓个性与价值的极佳注脚。


正厅两侧悬挂一批文化名人字画,何香凝的岁寒三友,臧克家的即题赋诗,老舍的手书鲁迅句,范曾、程十发的吴敬梓造像,李苦禅父子的范进中举图等。还有刘海粟、林散之、费新我、萧娴、王遐举、赖少其、李百忍等人的书法作品,郭绍虞、周谷城、商承祚、黄苗子等人的题词。范、程的吴敬梓造像都不约而同地画吴敬梓着明代便服,戴平民的斗笠,画家的见解值得玩味。正厅还陈列着各种版本的《儒林外史》。有卧闲草堂本、群玉斋本、齐省堂本,一直到最新出版的各家出版社本等数十上百种版本。还有英、俄、越、日、法、德、韩等外文版本,足见是当之无愧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品。这里展出的吴敬梓手书“奉题雅雨大公祖出塞图”诗,是迄今发现的吴敬梓传世的唯一手迹。两淮盐运使卢见曾(雅雨为其别号),于乾隆五年(1740)被诬,遣戍边塞军台效力。是年四月,扬州八怪之一高凤翰为其作《出塞图》,图中卢见曾骑马,前后随行两人为弟子夏襄宸、棋友汪履之。画心纵159.6厘米,横83.8厘米。题字绫圈纵207.1厘米,横104.5厘米。在出塞图上题诗的皆一时名士,如郑板桥、程梦星、江昱、李葂、钱陈群等。题有二十余首。吴敬梓题诗位于绫圈右下端。诗曰:

玉门关外狼烟直,毳帐穹庐特角立。

鸣镝声中欲断魂,健儿何处吹羌笛。

使君衔命出云中,万里龙堆广漠风。

夕阳塞映明驼紫,霜花晓衬罽袍红。

顾陆丹青工藻绘,不画凌烟画边塞。

他日携从塞外归,图中宜带风沙态。

披图指点到穷发,转使精神同发越。

李陵台畔抚残碑,明妃冢上看明月。

天恩三载许君还,江南三度繁花殷,

繁花殷,芳草歇,蔽芾甘棠勿剪伐。


书法丰神,参合王赵,极及高逸秀拔,弥足珍贵。题诗为全椒籍文史大家丘良任先生在故宫博物院查阅资料时偶然发现,曾轰动当时。


西庑引人注目的还有一批反映吴敬梓家世情况的碑刻。其中西墅草堂碑刻两块,正反两面蝇头小楷,内容是吴敬梓高祖吴沛撰书的《题神六秘说》、《作法六秘说》,诗《观获》四首。吴沛一生专攻儒业,却以秀才终老。他把自己毕生揣摩八股文的经验归结为十二个字,每个字下面都有一段解说,就是“题神六秘”、“作法六秘”。例如在“翻”字下解说是:

翻者,洗众案之说也。圣贤立言之意,有可在此不妨亦在彼者。依样说去,便觉嘈哕。我却就中另辟出一意,极新色,极异味,任前说后说,不能雷同此一说,如堂宇重开,莫不希讶。阅者虽出庸中,亦能一见称异。

概言之,都是说八股文的审题、布局、谋篇、立意、体势的。吴沛以此十二字教子,五个儿子中除老二遵父命任家政外,四子皆成进士,时人称“国初以来重科第,鼎盛最数全椒吴”。


吴敬梓曾祖吴国对是清顺治年间探花,与名士王渔洋、纳兰性德交好。赠渔洋有“如此青天如此月,两人须问大江秋”的警句。工书,兼右军、松雪之长。在襄河边建探花第、赐书楼。名其园为“遗园”,取遗世而独立。这里展出的“薖园”石刻,是吴国对的草书诗碑。《拜侯》一首残句有“红颊绽时银烛烂,翠眉低处玉山颓”,手书诗有“一秋好雨多高菊,野老开门自卖花”,并无头巾气。两代人留下两种内容不同的碑刻十分有趣。吴沛“七战皆北”,却把八股文作法勒诸于石,吴国对八股文的探花,刻在石上的却是“红颊”、“翠眉”。真叫人想起“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又想出来”。“功名富贵无凭据”,真正看破的,还是吴敬梓。


东庑展出的是研究吴敬梓和《儒林外史》的专著、论文。从天目山樵到当代何满子、何泽翰、李汉秋、陈美林、孟醒仁等人的著作,还有散见于报刊上的论文的复印件。此外,吴敬梓纪念馆还仿古代全椒建“先贤祠”之习俗,另辟出一室,名之为“先贤堂”,将全椒先贤(含个别旅居全椒,有重大影响的)予以绘像图解方式展示于室内,汉有刘平、宋有张洎,明有憨山、戚贤,清有吴山尊、金兆燕、薛时雨等等,使人更加深入地了解西汉即已置县的这块土地,是淮南著名的山水古邑,文化名邦。吴敬梓生于斯,也印证了古语“人杰地灵”。


站在正厅外的台坪上,随铜像吴敬梓的目光方向望去,仿佛古老的探花第边,拖板桥旁,就是雍正十一年(1733)的襄河码头。二月的一天,吴敬梓带着续弦的妻子和十五岁的儿子吴烺登上小船,怀着“逝将去汝”的心情离开全椒。而今全椒人却耗资百万,建成吴敬梓纪念馆,“慎勿学吴敬梓”的时代已一去不返了,“伟大也要有人懂”,作家终于得到了人民的理解和崇敬。“鹤归云外,应不恋桥边红叶、巷口乌衣”,魂兮归来!


吴敬梓故居探花第遗址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亲友后学称文木先生。著《儒林外史》,是曹雪芹而外唯一被鲁迅称之为“伟大”的古典作家。他的故居在全椒县城襄河北岸河湾街上,系吴敬梓曾祖吴国对所建。吴国对是清顺治戊戌(1658)年一甲第三名探花郎,故宅称“探花第”。吴敬梓《移家赋》中“晏婴爽垲,先君所置”,指的是吴国对所置、后被吴敬梓卖掉的探花第。


吴国对考中探花后,卜地城北永安门外、拖板桥西,兴建探花第。正宅十进,大门两旁竖有两对旗杆(至今基石犹存),门临“一日达于白下”的襄河。河对面分别为吴国对长兄进士吴国鼎的“薖园”和五弟吴国龙的“远园”。左右俱为市肆。正宅后有花园曰“遗园”,取“遗世而独立”意。州门涧流经园北,溪水如带,引流入园,楼台亭榭,柳暗花明,风景秀丽。“诏分玉局之书”的赐书楼和“文木山房”(吴敬梓书房)也置于园内。园后为“走马岗”。整个建筑以襄河为明堂,以走马岗为靠山。气势恢宏、幽静典雅。故居后还有吴勖(吴敬梓叔祖)倡建的北极阁,与笔峰相望,秀出林表。故居西有永安门,为吴国对所建。全椒城北原无门,吴国对中探花后,顺治帝问吴国对“家住全椒何处?”国对迎合君意随口答“永安门”,取长治久安之意。离殿后,他忽意识到这样回答是犯欺君之罪的,于是疾速派人回来兴建此门楼。永安门已于抗战时毁于兵火;探花第也于清咸丰年间毁于兵火,仅存厢房两间。现有重修探花第之议。


吴敬梓祖居地西墅草堂故址———山吴村

西墅草堂坐落在程家市乡浦北行政村山吴自然村。约建于1610年左右,衰败于1720年左右,终结于1950年,前后持续大约350年,是全椒历史上人文蕴藏最悠久、影响最大的族居地,也是一块尚未开发的人文旅游的处女地。它处在梅花垄之中,将和汉墓群、垄上的香雪海、丰乐城遗址、康王故里捆绑在一起,共同构成梅花垄人文与自然旅游资源。


明开国初年,温州人吴聪随燕王“清君侧”立有战功。燕王朱棣即位为永乐帝后,封吴聪为世袭骁骑卫(五品),邑六合。吴聪的后人吴凤(转弟?)因让袭来到全椒,迁居程家市。吴凤诞有四子:诏、诰、谟、谦。幼子吴谦是个孝子,在父亲去世后(可能是死于庸医之手),吴谦恐母老多病,再误于庸医之手,于是自学中医。由于天分很高,一举成名,成了闻名乡里的名医,母亲谢氏也因他的调治,活到八十余岁,可谓人瑞。也稍有资财。俗语说“德润身、富润屋”,吴谦富了没有盖房子,而是从浙江余姚请了风水先生简尧坡来看风水,为逝去的父亲吴凤找块坟田。简尧坡是当时著名的风水大师,曾走进清初文坛宗主王渔洋的笔下。简尧坡来到全椒,找了三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吉地。吴谦的招待一直都很周到,三年待之上宾,未有懈怠。这使简尧坡尤感内疚。第三年的冬天,程家市下着雪。程家市原来叫巨镇,二里长的直街,有四道雄关,非常繁华。简尧坡提出回家,吴谦不忍其愧疚,只好在街上的一间酒楼为他送别。几杯热酒下肚,简尧坡无意中推开窗子,只见对面梅花垄的山上隐隐有龙气腾跃!惊叫一声,放下酒盅,冒着大雪朝山中奔去,奔有三里地,确定好位置,简尧坡激动地对吴谦说:想不到我苦找了三年的吉地,原来就在眼皮底下,你把先人葬在这里。“葬后,君子未即发,至孙乃大发,发必兄弟同之。对面文峰秀绝,发必鼎甲,然稍偏,未必鼎元,或第二人第三人,亦不仅一世而止。”


简尧坡言到孙辈才能发家,并有鼎甲之份,后果如其言。吴谦的二儿子吴沛,是一个十四岁入博士员的神童,人也欣伟不群,矫矫若云中鹤,才华横溢。万历丙午年(1606)应乡举,做出一篇锦绣文章。房师恰好是全椒县令关骥。关骥深为折服,并以举人第一名向主考推荐。主考同意录为举人,但不同意第一。关骥不忍屈才,说不取第一,宁愿下科再考。结果关骥的好心与激赏,使得吴沛失去了中举的机会。以后参加考试“七战皆北”,七次考下来,人也老了,终于以一名穷秀才了此一生。清初大学士(宰相)陈廷敬称吴沛“道德文章为东南学者宗师”。关骥升任宛陵太守,书召吴沛,许以重委,吴沛以“大丈夫不能生致青云,有负知己”拒绝。并在吴凤的茔侧,筑西墅草堂,读书课子。


从现有的资料上看,西墅草堂开始建得比较简单粗糙,两栋草房,顶上盖的是山茅草。院子是用土掼的短墙围的。院外就是荒地。荒地前面有一个水湾,叫“蓼花湾”,开的白乎乎的蓼花,秋风飒飒,别有一番清澈。草堂种有榆树、柳树、黄槐树、白杨树、椿树。其中椿树是一大特色。故此,吴沛晚年号“樗园”。樗,就是椿树。草堂悬一副门联:

函盖要撑持,须向澹宁求魄力;

生平憎诡故,聊将粗懒适形神。

书斋的门联是:

君子蒙养作圣功,须向此中求建白;

秀才天下为己任,还期不朽著勋名。


从书斋联中“蒙养作圣功”可知,吴沛已立志教书了。吴沛是四十一岁去和州泉水寺教书的,此时他的五个儿子均已出生。长子国鼎二十三岁,二子国器二十一岁,三子国缙十二岁,四子国对、五子国龙均已三岁。国对、国龙是双胞胎,母亲盛氏临盆时,梦有一对龙蜿蜒入怀,遂产下二子,便以“对、龙”命名。吴沛让老二国器主理家政,其余四子随其读书。吴沛是八股文的行家,自己屡试不中,却能指导别人成功。果然,国鼎三十一岁成了举人。他的中举文章《谥法》为主考录为“程式”———范文。国鼎中举的第二年(1631)冬十一月六日,吴沛怀着梦想实现的期待,在历阳馆中患白血病逝世。


是年在历阳泉水寺书以楹联,引题“历阳春日病中题书窗”,联为:

等闲白日青春没奈何偏有许多病痛,

消瘦明窗净几堪笑杀漫无些子功夫。

全椒独山至二郎口一带多有白血病患者,疑独山有放射性物质。吴沛患病时身多疼痛,但思维清晰,临终前手画口授一绝命诗:

一抔黄土盖文章,五十年来志未偿!

忠孝纲常千古事,后人努力肯相将。


吴沛终年五十岁。崇祯皇帝敕书称他“气骨高超,性资古隽”,并赞:“西墅一轮明月,高拟鹿门。”明末大学士、民族英雄姜曰广为吴沛之死“击节叹曰:生前语出千人废,死后名从四海知”。


如简尧坡言,吴沛逝后八年,三子国缙中举,再三年五子国龙中举。又次年国鼎、国龙同榜进士(崇祯癸未,1643),一时传为美谈。入清后,三子国缙顺治己丑年(1649)进士。最后,吴敬梓曾祖四子国对于顺治戊戌年(1658)成进士。这一年他已四十二岁了,却是高中鼎甲第三人———探花及第。五兄弟四成进士,当时在全国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轰动效应。特别一提的是吴氏从此科甲连运。其中国龙子吴晟、吴昺均成进士,吴昺是以鼎甲第二人———榜眼及第。李调元《制义科琐记》特列出“全椒吴氏”条目,清诗人王又曾赞美道:“国初以来重科第,鼎盛最数全椒吴。”


吴家科举成功后,西墅草堂开始修葺重建,但由于明末战乱,张献忠大杀程家市,西墅草堂遭到了破坏。于是出于安全和政治上的考虑,老二国器主持西墅草堂,看管祖茔并隐居独山,其余四兄弟均到全椒县城发展。国鼎造了一座薖园,国对造了遗园,国龙造了远园。国缙的园子不详。


吴敬梓二十岁(1720)时,回到西墅草堂,和父亲吴霖起对草堂进行一次大修,种上竹子和松树,并交给上了年纪的村民看护。


现今山吴村仍有吴氏后裔居住,西墅草堂故址地貌如前人记载。草堂旧址处有明代筒子瓦残片,不远处有上马石、下马石。四周垄埂上有大量明清瓷瓦残片。村民院墙、畜舍多有用明砖、汉砖砌就。蓼花湾依然开着蓼花。不远处有胡窑村,据村民介绍,此地为吴氏祖茔地。1950年,吴氏最后一位守墓人吴福五死在这里。后来由于修路、砌码头的需要,村民挖走了大量的古代墓碑,吴氏墓主就成了永远的秘密了。1975年,当地并墓移田,曾挖开一清墓,墓主为一小脚老妇,墓前有石桌石香炉等。墓碑上有字可认,村民回忆有“孝男吴敬梓”字样,还有“雍正十三年”字样。经多方寻查,在胡窑村前塘边有一碑,此碑存上截,碑额镌:

皇亲待诏吴老孺人□□□

雍正十一年三月吴……

惜碑的下部断佚,无可考。


胡窑和山吴,均在山垄之中,春天来临,满山遍野梨花雪白、梅花红艳、菜花黄灿、野花缤纷,遍地明砖汉瓦,发思古之幽情,寻自然之旷放。


吴氏飨堂与墓地

全椒吴敬梓家族飨堂在黄栗树山中,即今碧云湖西北侧。飨堂标志是一块巨石如猛虎蹲踞堂口,石被乡人称之为老虎石,此地俗称老虎塘。吴氏家族则称之为石狮子塘,因狮子为瑞兽故也。


飨堂是家族为祖先献祭之所,即所谓家庙。吴氏自程家市科举发家后,笃信堪舆。吴国鼎在父亲吴沛1631年逝后,苦修堪舆之学,顿解地理之旨,终以名臣而为一代风水大师,带一仆人及地理先生遍历诸山,找了两年,终在黄栗树大山中找到石虎塘吉壤,葬父于石虎山上。未几,明朝灭亡,慈母也已亡逝,便与同科进士胞弟国龙等人在石虎塘庐墓不出,开始经营飨堂,一意于丰草长林,足迹不至公府,以明朝遗民终老。并在所居之所榜以“世多君子扶皇极,天放闲人养太和”的对联明志。国鼎和国龙是明末进士。国鼎官中书舍人;国龙官户部主事,后累官朝议大夫、资治少尹、兵部武选司郎中,加四品服俸。诸兄弟建造飨堂时在清兵入关之前,故按明代礼制,品官可祭奉四世,建筑格局为三间五架。飨堂之外,尚有庐墓之所———看坟人的住宅。


沿老虎塘顺溪而上,就是石虎山。山南距顶峰三分有二之处,当地人称“龙窝”的地方,有一座大墓,即吴沛与盛氏老太太合葬的墓庐。封土高大,盛长杂柏,墓碑上端斜损一块,下部完好清晰,可辨认“考廪彦海若吴二公、妣淑贤盛氏老慈母合墓”。从吴沛墓碑上看,立碑时,他有五个儿子、二十个孙子、十个玄孙。这个墓碑的发现对考证吴氏家族历史具有重大意义。从下葬时间推断,按明例,以子国龙官职,吴沛墓应有六十步方圆,坟高一丈二尺,围墙高六尺,碑为圆首方蚨,碑身高六尺,阔二尺八寸,碑首高二尺四寸,碑蚨高三尺。但围墙、铉台均已不存了,墓碑已残。吴沛此时已讨得崇祯皇帝的敕封,以子国鼎赠封文林郎,以子国龙赠封朝议大夫。盛氏生前就被明朝封为恭人(四品命妇),而这些显赫的皇封敕命不见墓碑。另外,按立碑时间推断,依清丧葬例,国对为翰林院侍读,从五品,国龙为给事中,正五品,父母依品阴,墓地应有五十步方圆,坟高八尺,围墙长三十丈。碑为圆首龟蚨,碑身高七尺,阔二尺八寸,碑首高二尺六寸,碑蚨高一尺。而吴沛墓碑恰巧上半截斜损,无从判断,为什么吴沛墓碑不标注皇封敕命,是出于怎样的考虑?既不合礼制,也不合人情。这一切都是吴氏家世之谜,有待专家研究考证。


每年冬天,吴氏兄弟都要来此上坟。康熙《全椒县志》载吴国对《同弟国龙谒石狮塘先人墓》诗:

年年兄弟拜田来,踏得秋鞋染古荄。

一陌与心飞隐壑,百杯和泪下荒台。

音容犹尔徒寻梦,汗血奚其实梦裁。

努力向前图所报,天封石仲拥松莱。


后来国龙和乃兄诗韵,也作了一首《元日八山拜先墓大雪》:

年年此日拜铉台,此日花飞六出胎。

松顶一枝疑宿鹤,山腰万树认开梅。

纸钱灰起飞春蝶,茶碗冰生铸玉杯。

记得歌章儿诵久,相逢此地更增哀。


从诗中可见吴家拜祭先人的时间是大年初八。吴沛墓前有石仲———石象生,石仲是身份的象征。一个仅标以“廪彦”(秀才)的人墓前居然有石仲,也许是因为明朝灭亡,新朝箝口之故吧。古丧礼,为志哀荣,除遗官治丧等事外,还有立于墓地的神道碑,石人石兽等。吴沛丧礼,按明代例,以子国龙四品,墓地应有石虎二、石马二、石望柱二。按清例,以国龙、国对均为五品,应有石羊二、石马二、石望柱二。总之,这个谜团有待研究者解开。除吴沛墓外,石虎塘还有三座墓,可惜1959年兴建碧云湖,三座墓连同飨堂已被水淹没。三座墓主是谁?这三个墓主是否有助于研究吴敬梓家世?延顺了三百年的吴氏飨堂最后一代守墓人在修水库的那年移居滁州花山,当编著者前去采访时,老人前一年已去世。吴氏飨堂的秘密从此被他带回给吴氏先祖。


离飨堂有十余里的黄栗树乡河南行政村落龙洼,又叫曾洼、陈洼。山村仅有一户人家,就是又一吴氏墓庐的守墓人家。在山的五分之四高度,有两座墓,一座是清顺治进士、江宁府学教授吴国缙与继配程氏合墓,另一座是元配汪氏墓。墓前均有墓碑,一为继妻程氏一脉的十个孙子,十四个玄孙1742年立;一为国缙第四子骘民率孙霆锐等三人1677年立。距落龙洼不远有庄叫刘郢,也有吴氏墓田和守墓人,在上世纪70年代曾有本邑文士王恽忠在刘郢发现吴旦的墓碑。吴旦是吴敬梓祖父,此碑面世,可解决学术界关于吴敬梓生父、嗣父之争。可惜墓碑已被当地村民移作码头,不可索得。


吴氏的另一墓园在滁州花山乡方郢。此地旧属全椒。方郢有位叫庄秀才的老人,是此地最后的吴氏守墓人。庄秀才的名字是吴氏起的,说给吴氏看墓的也要是秀才。方郢在剑舞山下,剑舞山有一个吐舌山叫小袁山,山上葬着清礼科掌印给事中吴国龙。墓已被当地人于1975年挖开,据说内有官服、墓志铭,但无尸骸。棺木漆泽光亮照人,宛若崭新。棺盖厚达一尺五寸。吴国龙是有名的谏臣,滁州为直隶州,不受府、道节制,是因为吴国龙的折子之故。五十六岁的那年,请假回乡修理祠墓,卒于扬州客舍。或许因为某种不方便,埋骨于扬州,而家乡是衣冠冢?这是吴氏留给后人的又一问号。吴国龙逝世,当朝宰相(大学士)李霨作了长达二千余字的声情并茂的墓志,足显光耀。当地人称“吴天官”墓,应有许多遗存,但均散失于一场盗挖。吴国龙墓碑后来被村民横溪为桥,现已为吴敬梓纪念馆征藏。棺木被方郢邻村的大庄村陈先平拖回家打了双扇大门,谓之“材(财)门”,现仍为陈家使用。


据民国9年《全椒县志》载,吴国对墓地在周岗金山寺,即在碧云湖上游的一块岗地上。由于金山寺早毁,遗址难以确定,所以至今未能发现墓葬或碑碣。


吴氏薖园

吴氏薖[kē]园,在县城袁家湾中段(儒林街)。前临大街,后园直达襄河南岸,共五进到后,为吴敬梓伯曾祖吴国鼎所建。吴国鼎,字玉铉,号朴斋。明崇祯癸未(1643)进士,官中书舍人,充经筵展书官,是可以接近崇祯帝的官员之一。他在乡试时的文章《谥法》,主司作为程式范文。曾苦学堪舆之学,葬父沛于石虎山的“龙窝”吉地。母亲盛氏病逝后,天下改元,清人入主,即不仕后朝,足迹不至公府。生平最雅慕陶渊明、白居易。卒年六十七,葬于生前自卜的茔地。学术上对诗经颇多见解,著有《诗经讲义》等。薖园,为其进士后所治之宅。《诗经·卫风·考槃》有“硕人之薖”。“薖”,即宽大貌。园名之“薖”,符合国鼎散淡闲适的风格。


薖园一直为吴氏后人所使用。临街第一进门面六间。第二进亦六间。清末民初,吴姓开设汇中茶馆。第三进至五进为住宅。四至五进中有一天井,东西各有厢房,形成一四合院格局。五进后有一宽敞花园。


清咸丰年间,位于河湾街的探花第(遗园)毁于兵火,吴氏后裔遂将遗园中所藏吴氏家珍移至薖园,主要有“薖园石刻”。民国9年《全椒县志》载:“清吴氏薖园石刻:吴国对《孝经》小楷书,赠翁沛家训行书,诗篇书札各种草书。”1979年全椒县文物部门普查时,根据民国县志记载,在薖园遗址的吴氏后裔吴坪住宅及邻居墙基上,发现断残石刻三方。后又多方调查,在上述墙基发掘出土二十余块吴国对手书石刻。现墙基仍有石刻,有待发掘。


清圣祖玄烨于康熙49年(1710)在吴国龙之子吴昺(康熙辛末进士,一甲二名)为湖广学政,方案试荆州时,曾手书“勉子修名”四字赐其母张氏。此四字匾为金字匾,一直悬于薖园故居吴氏后裔第四进堂屋上(吴炽棨居室外堂屋),“文革”时被摘下,做了板车的挡板,终被毁。此物当为吴国龙远园之物,因远园早毁,聚拢薖园。


此外,探花第毁于兵火,地基仍在,曾有地契一纸,藏于薖园吴氏后裔。


薖园自清代吴门鼎盛至衰落乃至今天,都为西墅草堂吴氏本家与后裔居住。吴门每逢年节或红白喜事,门前悬出一对灯笼,其正面为一“吴”字,背面为“西墅草堂”。


现薖园一进至二进,上世纪50年代初城镇改革时,作为多余房屋征收,三进在抗战期间被吴氏自家拆除,现唯四进、五进尚存,为吴氏住宅。


榜眼府———远园遗踪

远园,是吴敬梓叔曾祖吴国龙一支的私家园林。据推断应在县衙不远的唇城上,即今釜山新村旁的林地上。襄河在此分流三汊,吴氏兄弟的遗园、薖园、远园各有一汊,眺河而望。


吴国龙(1615—1671),字玉騧,号亦岩。明末与长兄国鼎同榜进士,授户部主事。入清后,任监察御史,礼科掌印给事中。远园为国龙所创,并题堂额“心远”,取陶渊明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可知远园处闹市。国龙欲整治园林时,却因病卒于扬州,远园的建造就交给了儿子吴晟。


国龙有六子,长子吴晟二十岁时应乡试,房师荐以第一,主考不允,因此困顿场屋几达二十年之久。是祖父吴沛的命运又一次重复。当时八股大家熊次侯来到全椒。吴晟将自己的文章送呈请教,熊深叹赞道:“大器也,当晚成。”吴晟不解,熊说:“子文,至腹始发光,此其达不早。”吴晟因此到了四十岁才中举,次年连捷进士,授汀州宁化令。后升主事,未及赴任即已病故,才未及展。


但吴晟的才华在远园的建造上足见其功。“花石亭榭,颇擅幽胜。”计有洗桐阁、牡丹厅、木兰坞、荷风亭、修竹迳、黄鹂阁、丛桂轩、心远堂、梨花院、文杏斋、小灵岩、六怡亭等建筑,极其雅致幽静。其规模、构思远远超过薖园,也超过了探花第。


远园民间也俗称“榜眼府”。榜眼,是指远园的另一位主人———吴晟的五弟吴昺。吴昺,字永年,卒年四十八。康熙庚午(1690)中举,次年中进士,且为一甲第二人即榜眼及第。据福格《听雨丛谈》卷九记载:

殿试初拟全椒吴昺第一,金山戴有祺第二,海宁杨中讷第三。上以鼎甲久无北人,遂拔大兴黄叔琳第三人,戴中状元,吴中榜眼。


据有关史料记载,康熙帝以书法选人,即从是科开始。吴昺因书法欠佳,略输于第二名戴有祺,才使得到手的状元飞走了。从此全椒有“椒不点元”之说。吴昺初授编修,后任广西主考,又任宋金元明四朝诗选掌局官,分校礼闱,出任湖广学政。康熙帝曾书“勉子修名”四字赐给其母张氏,为吴门莫大荣耀。此四字后做成金匾,悬于远园心远堂上。吴昺最小的弟弟吴早康熙壬午(1702)举人,山西临汾知县,此时,远园的兴盛达到顶峰。


远园第四代主人中,以吴槃和吴檠为尤。吴槃以贡监出任直隶宝坻知县、山西大同知府。吴檠即《儒林外史》中杜慎卿的原型。为人风流倜傥,才华横溢。乾隆十年(1745)进士,官刑部主事,决狱不阿,颇有贤声。吴檠出生于远园的梨花院,因远园面对半边河街,便自号“半园”。与吴敬梓兄弟情深,交好莫逆。


远园和遗园一样毁于咸丰兵火,一直为瓦砾地。直到清光绪年间,江苏吴县朱根仁卒于知县任上。八年后,他的儿子朱寿祥来任全椒知县,便在这块空地上植湖桑四千株,所获赢利,作修志、修学宫、补助考生之用。此园更名“课桑公园”。朱寿祥去任后,邑人在园中建“憩亭”一座,取甘棠遗爱之意。亭成之日,大文士杨攀龙(《新华春梦记》作者杨尘因之父)作联两副,悬于亭之东西两面。分别是:

“与循良结两世之缘,笑隔溪父老相呼,也携酌壶浆,闲谈乔梓;

寄乐利在数年而后,问何日使君再到,就此间杯酒,同话蚕桑。”

“四壁不安,怕隔断溪声,遮完山色;

数椽可憩,愿长留春驻,莫放公归。”

憩亭由于清末民初战乱,毁塌于一旦,唯园中湖桑,尚有少许,历尽沧桑。

民国初年丘元武在西安被杨虎城诛杀,乡人曾将此地辟为“元武公园”。


吴敬梓生平


吴敬梓,生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卒于乾隆十九年(1754)。伟大的古典文学家。字敏轩,又字粒民,晚号文木老人,别署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乾隆丙辰(1736)荐举博学鸿词,乾隆癸酉(1753)敕封文林郎内阁中书(因子吴烺而受敕)。

    吴敬梓生于科举世家。曾祖吴国对,兄弟五人,除一人务农外,其余四人成进士。吴国对还是顺治十五年(1658)探花,历官翰林院编修、侍读、国子监司业、顺天学政。吴敬梓十三岁丧母,二十三岁丧父,二十九岁丧妻陶氏,袭祖业二万余金,不十年而产尽。时全椒传为“子弟诫”。吴敬梓患有消渴症,有儒医叶草窗,在世人一片白眼中,独怜吴敬梓之才,将“爱女适狂生”,以吴敬梓为婿。吴敬梓三十三岁从河湾街“探花第”上船,移家南京。

    吴敬梓移家后,广泛接触各层人等,并与颜李实学,多有契合。乾隆元年(1736),皖抚赵国麟以博学鸿词向朝廷论荐,吴敬梓竟不赴廷试,从此放弃诸生籍。生活也因此困顿,灶常无烟,时或典衣,无以御寒辄绕城而行谓之“暖足”。为倡导礼乐兵农之实学思想,将“探花第”卖掉资建南京先贤祠。阅世既深、批判尤炽,约在乾隆十四年(1749)完成长篇小说《儒林外史》,鲁迅称之为“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胡适评价吴敬梓:“我们安徽第一大文豪,不是方苞,不是姚鼐,也不是刘大魁,而是全椒的吴敬梓。”

    乾隆十九年(1754),吴敬梓长子吴烺已于两年前因乾隆南巡,迎銮献诗,赐举人,入京官中阁中书。时吴烺的同僚,也是吴敬梓的神交友人王又曾从大运河行舟到扬州,拜访吴敬梓。两人纵谈饮酒,尽兴而散,并约明天吴敬梓回拜。不料夜半吴敬梓痰涌不止,不及医治,逝于扬州后土祠客寓中,身边仅有幼子在侧。其著作尚有《诗说》七卷,《文木山房集》十二卷。现全椒县有吴敬梓纪念馆、吴敬梓故居“探花第”遗址、吴敬梓祖居西墅草堂遗址(在程家市乡梅花垄)、吴敬梓家族飨堂及高祖墓(在碧云湖)等一批与吴敬梓有关联的人文遗存和风景名胜。

景点图片
Attractions Photos

从云端分享到

吴敬梓纪念馆地图

地图使用指南:

(1)本电子地图的基本界面是政区街道和旅游交通地图;
(2)点击地图左上角“地图-地形”或“卫星图像”,可以分别显示吴敬梓纪念馆地图地形图和吴敬梓纪念馆地图高清卫星图;
(3)点击地图右上角小四方形“□”,可一键切换吴敬梓纪念馆地图全屏大图;
(4)点击地图右下角“+ -”,可对地图进行缩放(手机端也可以用双手指缩放);
(5)用鼠标可以拖动地图到任意位置(手机端用手指拖动)。

截断巫山云雨 三峡大坝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这是毛泽东1956年三次畅游长江之后写下的气势磅礴、豪情满怀的光辉诗篇。今天,他老人家当年的畅想终于在三峡建设者的手中化作了美好的现实,三峡大坝这一世界级工程所创造的壮丽景观,令所有参观者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三峡大坝建成后,形成了从宜昌到重庆绵延650公里的人工湖,碧水连天,烟波浩淼,“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展现在世人面前。登上坛子岭,极目远眺,三峡大坝的景观可一览无余,尽收眼底;登上坝顶,你能直面雷霆万钧的泄洪景观...
各省市重点旅游景点分布图

各地重点景点分布图。时代潮流的迅猛发展,已经大大突破了人类想象力的极限。手机网站技术的开发者们尚未回过神来,电脑、平板、手机多屏合一网站呼啸而来,成为目前最实用的互联网信息载体,或许也是未来最重要的互联网信息载体。电脑、平板、手机多屏合一网站网页优化了网友的阅读体验。云旅游景点地图-高清卫星地图 | 地形地图 | 世界政区和旅游交通地图 | 电子地图。
旅游景点分布图是较受旅游爱好者喜爱的景点查询工具,尤其是地形图和景点分布信息相结合的模式,表现出来的地理信息比较丰富,尤其受到欢迎。近期云旅游网(多屏版)将逐步制作并发布全国各省市重点旅游景点分布图,以供网友们参考查用,敬请持续关注...
截断巫山云雨 三峡大坝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这是毛泽东1956年三次畅游长江之后写下的气势磅礴、豪情满怀的光辉诗篇。今天,他老人家当年的畅想终于在三峡建设者的手中化作了美好的现实,三峡大坝这一世界级工程所创造的壮丽景观,令所有参观者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三峡大坝建成后,形成了从宜昌到重庆绵延650公里的人工湖,碧水连天,烟波浩淼,“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展现在世人面前。登上坛子岭,极目远眺,三峡大坝的景观可一览无余,尽收眼底;登上坝顶,你能直面雷霆万钧的泄洪景观...



备案号:浙ICP备140238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