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没有账号?点我注册
用户名
密 码
全球水系

云旅游公告
云旅游,国内外旅游景点推荐网站。如果你想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更多旅游景点的信息,那么你可以在云旅游网通过地域分类、主题分类、垂直搜索等手段,轻松查询你所感兴趣的旅游景点信息...注册请用中文名!官方客服QQ 2816614199.
置顶大图

交通咨询查询

酒店预订

旅游用品网店

本区景点推荐

热点专题

MORE +

数据统计

浏览次数:22469 次
编辑次数:9次
最近更新:2018-05-26
创建者:云旅游002
等级:超级管理员
合作编辑

云旅游地图
天尊

地图大师
上仙

优唐广告设计
圣贤

太乙真人
天尊

云旅游002
超级管理员

云旅游首页 >>所属分类 >> 全球水系 >> 长江

参考资料
Reference Material

长江

长江

长江大桥雄姿长江大桥雄姿

长江以“长”而得名,它不仅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著名的巨川之一。它像一条银色的巨龙,横卧在中国的中部,从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山发源,越过草原肥美,矿藏丰富的青藏高原,横贯“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摆荡于“湖广熟,天下足”的两湖之间,滋润着“江淮稻粮肥”的苏皖大地,流经“富饶甲海内”的长江三角洲,沿途汇集了700多条大小河川,浩浩荡荡,一泻千里,在上海市注入东海。干流流经10个省、市、自治区,全长6 300公里,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和非洲的尼罗河,列为世界第三大川。


 

长江水系北部以秦岭、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与黄河、淮河为界;南部以南岭、黔中高原、大庾岭、武夷山、天目山等与珠江及浙闽水系为界,东西跨越31个经度,南北相距11个纬度,拥有180多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遍及16个省、市、自治区,占全国总面积的1/5。在辽阔的流域内,65%是高原山地,22%是丘陵,11%是平原, 2%是河流、湖泊和沼泽。全流域除上游河段伸入青藏高原腹地,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其它地区都在1000毫米以上,有的地区甚至高达2000毫米以上。丰富的降水,赋予长江丰沛的径流,使长江多年平均入海水量达1万亿立方米,次于亚马孙河和刚果河,居世界第三位。但是,长江流域的径流模数,却超过了横跨赤道的亚马孙河,而居于世界之冠。



(一)万里长江源在何处

  长江的源头在哪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汉代以前的《禹贡》中有“岷山导江,东别为沱”的说法,把岷江误认为长江的上源。汉代以后的《汉书》上,第一次提出金沙江为长江之上源。唐代的《蛮书》上,进一步提出通天河为长江上源。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经过实地考察,在《江源考》一书中明确提出金沙江通天河为其上源。清朝的《小方壶斋舆地钞》中,描述了江源的情况,认为喀七乌兰木伦河(即尕尔曲)是长江的正源。直到解放前后,在一些地理教科书中,也只是笼统地说,长江与黄河同源,长江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南麓,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长江的真正源头究竟在哪里?直到1976年以后,才揭开了这个谜。

  1976年夏和1978年夏,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曾两次组织江源调查队,深入江源地区,进行了详尽的考察。考察结果证实,长江上源伸入于青藏高原腹地的昆仑山和唐古拉山之间,这里有十几条河流,其中较大的有3条,即楚玛尔河、沱沱河和当曲。这3条河中,流域面积和水量都是当曲最大,但根据“河源唯远”的原则,确定了沱沱河为长江正源。沱沱河的最上源,有东、西两支,东支发源于各拉丹冬雪山的西南侧,西支源于尕恰迪如岗雪山的西侧。东支较西支略长,故长江的最初源头应是东支。东支的上段是一条很大的冰川,冰川融水形成的涓涓细流,便是万里长江的开始。东、西支汇合后叫纳钦曲,下行24公里与右岸的切苏美曲汇合后才称沱沱河。沱沱河继续自南向北流动,在葫芦湖附近接纳了江塔曲转向东流。当曲在囊极巴陇与沱沱河汇合,改名为通天河。从江源到囊极巴陇的沱沱河长375公里,虽然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上,但谷地宽阔,地势平坦,水流缓慢,沙洲随起,汊道时分时合,宛如姑娘头上的发辫,因此称为辫状水系。


  江源地区海拔6 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40多座,其中各拉丹冬雪山最高(6 621米)。群山连绵,白雪皑皑,在广大的冰雪覆盖区,发育了数十条现代冰川。冰舌银光晶莹,冰塔奇丽非凡,冰雪融水源源不绝地补给长江。
  江源地区,因海拔高,气温很低,四季如冬。7月份的平均气温也在0℃以下,只有白天在太阳的强烈辐射之下,气温才能达到0℃以上,冰雪消融,河水流动。但到了夜晚,又是“千里冰封”的情景了。
  江源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在200~400毫米之间,85%以上的降水集中在5~9月,而且以降雪为主。根据气象统计资料,沱沱河沿多年平均降雪期,从8月16日开始至第二年的8月1日结束,长达350天之多。长江中下游的7月往往是降滂沱大雨,而沱沱河却下鹅毛大雪。
  江源地区还具有风大沙暴多的特点。每年11月至翌年3月是风季,沱沱河沿多年平均大于八级大风的天数超过100天。大风时,飞沙走石,尘土铺天盖地,形成沙暴。江源地区,因为风大天寒,树木难以生长,惯于在树上筑巢的小鸟,也只好借助于老鼠的地穴,形成雀鼠同居的自然生态。


  (二)源远流长的干流

  长江这个名字是干流的统称,它在不同河段又有不同的名字。从囊极巴陇到玉树的巴塘河口称为通天河,全长1188公里。再向下2308公里到宜宾,这一段因产沙金而得名为金沙江。在宜宾附近汇集了岷江之后,才称长江。宜宾与宜昌之间1033公里,蜿蜒在四川盆地之内,故又称川江。湖北的枝城到湖南城陵矶一段,长约420公里,因属古代的荆州地区,所以取名为荆江。镇江一带的长江干流又称扬子江,因古代有扬子津和扬子县而得名,现在外国人常用扬子江这一名称泛指整个长江。
  从河源到宜昌为长江的上游段,宜昌至湖口为中游段,湖口以下是下游河段。


  长江上游河段横跨中国两个地形阶梯,因此具有落差大,水流急,峡谷多,两岸皆高山丘陵等特点。最上游的沱沱河和通天河,因在高原顶部,河流水性温和平静。曲麻莱与宜宾之间,是第一至第二阶梯的过渡地段,地形突变,改变了河流水性,在群山丛岭中咆哮奔腾。金沙江在横断山区像一把锐利的巨斧,把山岩劈开,闪闪发光的江水就像斧刃的亮光,嵌在万丈深谷之中。横断山北高南低,急骤倾斜,金沙江仅在650公里的距离内就下降了1400米,平均1公里跌落2米多。巨大的落差,给于金沙江水千钧之力。发怒的江水拍打着悬崖峭壁,冲击着江中乱石,水花飞溅,声震数里。金沙江横切横断山后,转向东流,但仍在高山峡谷中奔驰。世界上罕见的虎跳峡,就在石鼓以下35公里的地方。峡长约16公里,最窄处仅30米。两岸山峰高出水面2500~3000米,仰望山峡,峰巅穿云天,俯视金沙江,水流似金线。


  从江源到宜宾流程3496公里,占全江的1/2以上。但因奔流在高山峡谷之中,流域狭小,面积只占全江的27%。又因地势高寒,降水量较少,因此金沙江水量并不丰富,仅占全江入海水量的15%。
  宜宾以后,长江进入四川盆地。四川盆地的周围,环绕着海拔1000米~3000米的高山和高原,盆地底部是低山、丘陵和小块平原混杂。支流从盆地边缘向盆底汇聚,故有“众水会涪万”之说。众多的支流,使长江水量猛增两倍多,浩浩荡荡地进入世界闻名的三峡河段。

  长江三峡,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是峡谷宽谷相间的莲藕状河段,长约200公里。三峡河段是从第二地形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段,巨大的落差,又给了长江劈山凿石的巨大活力。亿万年来,川鄂交界的褶皱带间歇上升,巨量的江水不断下切,终于形成了雄伟险峻的瞿塘峡,幽深秀丽的巫峡和滩多流急的西陵峡。三峡两岸群山齐立,峭壁危崖;峡谷中断壁千仞,一水中流,水为峡束,面窄水深。最狭处不足百米,最深处可达150米以上,洪枯水位变幅60余米,最大流速达每秒8米,真有万马奔腾之势。唐朝诗人李白就以那美妙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来描写这里的动人景色。三峡水流不仅湍急,且迂回曲折。当我们站在船头向前凝视,一会儿大山挡前,好像已无前进之路,但是“湾回别有天”,转眼之间,航船又转入另一段峡谷,真使人目呆心眩!


  长江摆脱了峡谷的束缚后,进入天宽地阔的江汉平原。江面豁然开朗,极目远眺,常是一片茫无边际的原野。这里原是战国时楚国的属地,故有“极目楚天舒”一语。地势平坦,水流缓慢,江身屈曲,湖泊罗列,支流集中,水量大增,则是长江中游河段的特点。
  在地质构造上江汉平原属于下沉地带,这里分布着广而厚的疏松沉积物,现在的河道就是发育在这些沉积物上。沉积物疏松易冲,利于河弯发育,从而形成了羊肠百转,复盘旋回,素有“九曲回肠”之称的荆江河段。从宜昌到武汉的直线距离仅286公里,盘回的江水,却行程712公里。


  长江中游两岸湖泊众多,江湖相通。其中洞庭、鄱阳二湖像两只巨掌,众多的支流好似伸开的手指,构成了庞大的洞庭湖水系和鄱阳湖水系。长江在两湖之间的600公里左右的河段内,就接纳了10条大的支流,得到的水量补给达4000多亿立方米,使长江水量猛增一倍以上。


  长江告别了鄱阳湖,进入江天一色的下游。其突出特点是江面宽阔,沙洲林立,支流短小,江海相会。轮船航行在江心,如同茫茫大海,只见远处水天相连,江天一色。诗人李白曾为这壮阔的景色留下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当然现在已不是“孤帆”了,而是一片“百舸争流”的繁忙景象。由于江面宽阔,水流缓慢,加上受海洋潮汐的影响,利于泥沙沉积,因此在江心形成了数十个大大小小的沙洲,其中最大的是崇明岛,面积达700平方公里以上。它不仅是中国的第三大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冲积岛。


长江第一湾长江第一湾


 (三)众多的支流

  长江水系好像一棵枝叶繁茂的参天大树,干支交错,枝枝相连,布满整个流域。据统计,长江干流拥有700多条一级支流,其中流域面积1万平方公里以上的40多条,5万平方公里以上的9条,1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4条。

       水量大是长江支流的第一个特点。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和赣江等8条支流的多年平均流量都在1000立方米/秒以上,超过了黄河水量。


  支流集中是第二个特点。较大的支流几乎全部集中在长江干流中段的“一盆二湖”地区,即四川盆地和洞庭湖、鄱阳湖。在四川盆地,从左岸汇入长江的有雅砻江、岷江、沱江、嘉陵江;右岸有乌江。洞庭湖一带的支流有清江、澧水、沅江、资水和湘江从右岸入长江,而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则从左岸汇入。鄱阳湖水系包括修水、赣江、抚河、信江和饶河,集中在长江右岸。长江干流从雅砻江河口至鄱阳湖口,流程仅1761公里,占全江的28%,而得到的水量补给近8000亿立方米,占入海水量的80‰。在长江下游的主要支流中,青弋江和黄浦江虽较为有名,但其长度和水量都与上述的支流无法相比。
  下面按照汇入干流的先后,对长江的主要支流作一简要介绍。

  雅砻江是长江第二大支流,长度仅次于汉江。它发源于青海省南部巴颜喀拉山西南坡,与金沙江平行南下,穿行于川西山地的纵谷之中,在三堆圩附近注入金沙江。雅砻江有着与金沙江相同的特点:落差大,水流急,多峡谷礁滩。虽无航运之利,但水力资源丰富,蕴藏量达3000多万千瓦,仅次于岷江。雅砻江流域北高南低,相差1500多米。这种倾斜的地形,对南方来的暖湿气流有显著的抬升作用,有利于降水。但因地处云贵高原西北部,水汽来源不足,上游又伸入青藏高原腹地,暖湿空气较难到达。所以降水量沿江变化十分明显,从下游的900毫米以上,递减到上游的400毫米以下。这就是雅砻江虽长而水量较少的原因。

  岷江发源于四川西北部的岷山南麓,全长735公里,流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长度和面积都不算大,但水量和水力资源在支流中首屈一指。川西山地是全国著名的多雨中心,有“巴山夜雨”、“西蜀漏天”之说,峨眉山一带年降水量竟达2000毫米以上。岷江得到大量的雨水补给,年水量达868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的一倍半。历史上曾把岷江误认为长江的上源,估计与岷江水量大有关系。谈到岷江,人们一定会联想起岷江的支流大渡河,它发源于四川和青海交界的果洛山(巴颜喀拉山支脉),在乐山县注入岷江,全长1070公里,流域面积9.1万平方公里,约占岷江的67%。无论长度、流域面积还是水量,大渡河都比乐山县以上的岷江大,根据“江源唯远”的原则,岷江应是大渡河的支流。然而把大渡河作为岷江的支流,已经是多年形成的习惯了。岷江上游奔驰在岷山脚下,山高水急。挟带着大量泥沙和卵石进入成都平原后(成都平原也是由岷江泥沙堆积而成),流速突然变缓,泥沙卵石大量沉积,淤塞河道,经常泛滥成灾。为改变这种状况,早在2200多年前,李冰父子和当地劳动人民修建起闻名中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使灾害频繁的成都平原变成了沃野千里的粮仓。也许是因为岷江给四川带来了“天府之国”的美名,强化了人们对岷江的印象,才使它居于干流的地位。

  嘉陵江是长江的第三大支流,发源于陕西省秦岭南坡,沿着四川盆地的北部斜面自北向南流动,在重庆注入长江,全长1119公里,流域面积16万平方公里。由于嘉陵江流域位于大巴山和巫山山脉的西北“雨影”区,降水量与四川盆地其它地区相比相对较小,年降水量不足1000毫米。但是,流域内分布着大面积的红色砂页岩,不利于下渗,产流较快。加之渠江和涪江两条较大的支流在合川附近同时汇入嘉陵江,致使嘉陵江具有洪峰高,洪量大,枯水较少的径流特征,成为长江上游的主要洪水来源之一。

  乌江又叫黔江,发源于贵州省西部的乌蒙山区,在涪陵注入长江,全长1018公里,是四川盆地内从右岸注入长江的唯一的一条大支流。由于乌江流域大部分在“四季如春”的云贵高原,降水量在1000~1200毫米之间,且年内分配较为均匀,因此乌江的洪水不大,与对岸的嘉陵江形成鲜明的对照。乌江流域位置偏南,洪水季节开始较早,洪水对长江干流威胁很小。乌江河槽多属深切河谷,两岸危崖耸立,河底礁石密布,水流旋转湍急,向有“天险”之称。当年红军长征途中,曾数次突破乌江天险,迂回作战。

  沅江发源于贵州东南部的苗岭山地,在湖南常德附近注入洞庭湖,全长1060公里,流域面积近9万平方公里,长度和面积都不算大。但因流经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地区,从东南方向来的温湿气流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全流域降水量都在1200毫米以上,有的地区甚至高达1700毫米。因此,沅江水量十分丰富,仅次于岷江、湘江和嘉陵江,在长江的支流中占第四位,而且水量多集中在夏季,集流迅速,洪水涨落很快,对洞庭湖威胁很大。

  湘江发源于广西临桂县的海洋山,由南向北穿过湖南省汇入洞庭湖,是洞庭湖水系中水量最大的一条。湘江流域90%在湖南省境内,年降水量普遍丰盛,大部分地区在1400~1600毫米之间,上源地区因位于南岭多雨中心,降水量更高达1800毫米以上。在季节上降水集中在4、5、6月份,最大水量一般出现在5月。而6月底以后,水量大减,此时正值炎夏,农作物大量需水,因而经常造成夏旱,甚至秋旱。为了发展灌溉,1965年在湘江的支流涟水上动工兴建了著名的韶山灌区。240公里的干渠和2500多公里的支渠构成了庞大的灌溉系统,灌溉着6个县市的100多万亩农田。

  汉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发源于陕西省秦岭南麓,穿过秦巴山地,在武汉市汇入长江,全长1532公里,流域面积15.1万平方公里,都居支流之冠,但水量却为第七位。汉江流域降水量自下游的1200毫米,向上游递减至800毫米左右,大部分降水集中在7~10月,9月份水量最大。汉江上游被束缚在狭窄陡峻的河谷之中,水流湍急,夏季又多暴雨,洪水来势凶猛。中游河床淤浅,下游摆荡在江汉平原,河床坡降很小,大堤束水,河道狭窄,汛期又受到长江洪水的顶托,泄洪不畅。因此经常决堤成灾,使汉江成为长江支流中洪水灾害最严重的一条。诗人李白曾为它发出了“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的惊叹。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征服汉江,1956年在下游兴建了杜家台分洪区,1958年又开始动工兴建丹江口水利枢纽。丹江口水利枢纽虽有防洪、灌溉、发电、航运、养殖等五大效益,但防洪是第一位的。杜家台分洪区和丹江口水库相配合,使汉江下游基本上解除了洪灾威胁。

  赣江是鄱阳湖水系中最大的一条河流,上源有章、贡二水,章水发源于武夷山区,贡水发源于南岭山地,在赣州汇合后称为赣江。赣江纵贯江西全省,在南昌以北的吴城注入鄱阳湖,全长744公里,流域面积8.2万平方公里。赣江流域几乎全部在江西省境内,流域平均降水量在1500~1700毫米。流域南部降水集中在4、5、6月份,北部集中在5、6、7月份。

  因此,赣江洪水多发生在5~7月份,较长江干流洪水为早,加上有鄱阳湖的调节作用,赣江洪水对长江下游影响较小。

  长江的支流众多,南北交错,各支流的自然地理条件差异甚大。一般来说,从南岸注入长江的支流4~6月份水量最大,北岸的支流6~9月份水量最大,致使长江干流汛期开始得早,结束得迟,汛期时间长,水量分配较均匀,这对于开发长江水利是十分有益的。


  (四)瓜藤相连的湖群

  湖泊好似嵌在大地上的明珠,如果它与河流相通,也应属于该河流水系的一部分。长江中下游是中国著名的湖泊稠密区之一。江串湖,湖连河,江湖相依,好似瓜藤相接,这是长江与其他河流相比所具有的突出特点之一。通常所说的“五湖四海”中的五湖,即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和巢湖,都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到底有多少个湖泊呢?据统计,仅湘、鄂、赣三省沿长江两岸,面积在百亩以上的湖泊就有1200多个,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的也有18个之多。长江流域的湖泊总面积为22000多平方公里,其中中下游两岸约为21000平方公里,占97.8%。长江中下游众多的湖泊,虽然成因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是与长江演变有关的河迹湖。

  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面积为2740平方公里。它接纳了湘、资、沅、澧四水,并且在长江涨水时,1/3的洪水先泄入湖内,然后在城陵矶再徐徐吐入长江,起到了“容纳四水,吞吐长江”的作用。据记载,1825年时,洞庭湖的面积约为6300平方公里,一向被认为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但因长江平均每年输入洞庭湖的泥沙达1.79亿吨,“四水”输入的泥沙亦有0.35亿吨,而洞庭湖吐入长江的泥沙仅0.53亿吨。这样,每年平均约1.6亿吨泥沙沉积在湖内,如果把这些泥沙平铺在湖底,其厚度约4厘米,年复一年,洞庭湖越来越小,湖水越来越浅。再加上沿湖地区大量围垦,与湖争地,洞庭湖只好把第一大淡水湖的美名让给鄱阳湖了。

  登上庐山,在晴空的早晨站在含鄱口向东远眺,但见烟波浩淼、水天一色,这就是著名的鄱阳湖。鄱阳湖的面积为3960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它像一只匍匐在地伸长了脖子,把嘴插入长江饮水的乌龟。鄱阳湖汇集了赣江等五条支流,在湖口县有一通道与长江相连。由于鄱阳湖的位置略高于长江,长江水位的变化对鄱阳湖虽有一定影响,但无大量江水倒灌,长江泥沙对它的影响也甚小。相反,鄱阳湖把“五水”带来的泥沙,大部分转送给长江。因此,鄱阳湖淤积的速度比洞庭湖慢得多,它终于取代了洞庭湖,成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对长江洪水的调节作用虽然不及洞庭湖,但它能拦蓄江西境内各河的洪水,减轻对长江的威胁。

      巢湖在安徽省境内,面积为753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五大淡水湖,以形状似鸟巢而得名。巢湖上游有丰乐河等汇入,下游有运漕河与长江相通。

  在长江三角洲平原上,南部有太湖湖群,包括太湖、淀山湖、阳澄湖、泻湖等,其中太湖最大;北部有洪泽湖群,包括洪泽湖、高邮湖、邵伯湖等,其中洪泽湖最大。

  太湖面积为2292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它是长江三角洲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滨海泻湖。由于长江等河流携带着大量泥沙注入东海,入海后因水流扩散,流速减慢,大量泥沙迅速沉积,在河口两表形成“八”字形沙嘴,两条河流的沙嘴相连,把原来的海滨与海洋隔开,从而形成泻湖。随着三角洲向外延伸,泻湖距海越来越远。泻湖中的水,原来是咸的海水,与海洋隔开后,海水不再侵入。相反,在泻湖周围的陆地上又发育了许多河流,河水不断汇入湖内,久而久之,湖中的咸水就变成为淡水。古太湖的范围很大,由于河

  流带来的泥沙不断淤积,湖面不断缩小,并分割成现在的太湖、淀山湖等。太湖汇集了苕溪和荆溪的来水,通过黄浦江泄入长江。太湖对长江干流的洪水并无调节作用,但对减少太湖水系的洪水对上海的威胁来说,还是至关紧要的。

  洪泽湖面积为1805平方公里,是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一带原为小湖群,地势低洼。只因1194年黄河改道,夺淮入海,入海河道不断淤高,淮河水无处排泄,积水而成洪泽湖。几百年来,湖底逐渐淤高,已成为高出周围地面的“悬湖”。洪泽湖群本应属淮河流域,由于这一带天然河道和人工河道密如蛛网,已把淮河、长江紧密地联系起来。尤其是黄河夺淮入海后,淮河大部分水量通过大运河等河流流入长江,因而洪泽湖群、甚至淮河,实际上都已成了长江的支流。

  长江中下游众多的湖泊,是天然的水库,对长江干支流起着良好的调节作用。特别是在洪水期,大量洪水蓄存在湖内,大大削减了洪岭,到枯水期再慢慢放出,增加了长江水量,使洪旱灾害减少。


 (五)富甲海内的三角洲

  长江的含沙量远比黄河少,但因水量巨大,平均每年输送入海的泥沙也近5亿吨。巨量的泥沙,填海成陆,营造了富饶甲海内的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以镇江为顶点,像一把折扇,向东北、东南方向散开,东至海边,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高程一般4~8米,河道纵横,土地肥沃,人口集中,是中国工农业生产最发达的地区。
  在有人类活动之前的漫长的地质年代里,由于海进和海退的变化,曾经历过多次海陆变迁,形成了古三角洲。现在的三角洲是近6 000年以来,在古三角洲的基础上形成的。据历史资料和对沉积物的分析,早在6000年以前,长江在镇江、扬州一带入海,在口外海滨地带形成了“八”字形的两条沙堤,南岸沙堤向杭州湾伸延,与钱塘江沙堤相连,形成古太湖。由于这条沙堤较高,湖身较低,直到目前为止,长江南岸的三角洲地区仍然呈现为以太湖为中心的碟形洼地。同样,在北岸形成了里下河碟形洼地。这两个碟形洼地构成了长江三角洲的主体。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人类活动使长江流域的森林植被受到破坏,长江输沙量增加;另一方面修筑海堤,迫使泥沙堆积在海堤之外,加速了三角洲的扩展。因此,2000多年来,长江三角洲又从南北沙堤向外扩展约7500平方公里,扩展的速度比过去快几十甚至几百倍。
  长江三角洲地势坦荡,河道纵横,湖泊棋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土壤肥沃,耕地广阔,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又因为地处东海之滨,长江干流与内陆相通,交通便利。因此,长江三角洲虽然成陆较迟,开发较晚,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它后来居上,成为“渔米之乡”。
      经济的发展,伴随着人类改造自然活动的加强。兴修水利,开挖运河,使长江三角洲上的浦、塘、汊、渠密如蛛网,息息相通。据统计,长江三角洲的河网多数是人工河道,密度每平方公里达4.8~6.7公里,是中国河网最稠密的地区。长江三角洲同时也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
  新中国成立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有了更大的发展,现在这里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30多年来,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六)黄金水道

  万里长江,横卧中国中部,好像一条粗大的动脉,激流滚滚,给中国大地带来了生气和活力,给人民带来了莫大的好处,它的经济价值,在世界大河中很少有能与之相比者。因此它早就享有“黄金水道”的美名。
  长江流域温和多雨,有3.65亿亩耕地,哺育着3.5亿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长江水系为农业灌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解放后在长江流域已经兴建大中小型水库37000多座,建成了百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10多处,使全流域的灌溉面积由解放初的6000多万亩增加到2.78亿亩。在低洼易涝的平原湖区,修建圩垸,开挖排水河道,建筑涵闸,改善了5 000多万亩易涝农田的排水条件。土地肥沃的长江流域已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农业区,生产着全国40%的粮食和1/3的棉花。此外,长江流域的江河湖泽,盛产淡水鱼类,其产量占全国的2/3以上。洞庭湖的银鱼,鄂城的武昌鱼,长江口的鲥鱼、凤尾鱼等都驰名中外。被称为“四大家鱼”的青、草、鲢、鳙鱼也是中国特有的鱼种,体大、肉肥、产量高。
  长江干流源远流长,支流盘根错节,构成了庞大的内河运输网。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万公里,约有3万公里航道可以通行机动船,5 000吨位轮船可达武汉。万吨海轮可直达南京。长江航道水量丰富,终年不冻,四季通航,水运量约占全国内河水运总量的80%左右,相当于40条铁路的运量。长江干流与海洋相通,江海联运,不仅便利了长江流域与中国沿海各地的交往,而且密切了与五大洲四大洋的联系。上海凭借着长江之利,才能成为中国最大的城市和最大的港口。
  滚滚长江,落差巨大,蕴藏的水力资源也特别丰富。据最近的勘查和计算,长江水系水力蕴藏量约为2.6亿千瓦,在世界大河中居第三位,是美国、加拿大和日本水力资源的总和。这些电能在地区上的分布很不均匀,上游的水力蕴藏量占全水系的81.5%,中游占18.0%,下游不足0.5%。长江流域水力资源虽然丰富,但是解放前全流域只有几个几百千瓦的小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也不到1万千瓦,滔滔江水白白地流入了大海。新中国成立后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中的大中小型水电站近2万座,遍布整个流域。已经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是目前长江流域最大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271.5万千瓦,每年平均发电141亿度,相当于1949年全国发电总量的3倍多。
  长江三峡,峡窄岸峭,具有建造拦江大坝的优良条件。当三峡水利枢纽建成之时,装机容量达1000多万千瓦的电站将屹立于亚洲东部。到那时,三峡的景色亦将迥然不同:峡谷险滩、断壁危崖隐居于“水晶宫”中;汹涌澎湃的水流被水库吞食,继而转变为强大的电流,输向四面八方。
  中国河川径流资源非常丰富,但在地区上分布很不均匀,总的情况是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以长江和黄河为例,长江流域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的25%,而水量占全国的38%;黄河流域及华北平原的耕地占全国的38%,而水量不足全国的5%。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中国主要的粮棉区之一。但要想进一步发展生产,提高产量,就受到水源不足的限制。因此,把南方多余的水调到缺水的北方,看来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但是这样大规模的跨流域引水,工程复杂艰巨,牵扯的问题很多,影响很大。只有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才能制定出合理的调水方案。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长江流域的水一定会在北方的田野上流淌,北方广大地区一定会成为水网密布、稻谷飘香的“江南水乡”。

 

 

 


大型人文地理纪录片《再说长江》

景点图片
Attractions Photos

从云端分享到

长江地图

地图使用指南:

(1)本电子地图的基本界面是政区街道和旅游交通地图;
(2)点击地图左上角“地图-地形”或“卫星图像”,可以分别显示长江地图地形图和长江地图高清卫星图;
(3)点击地图右上角小四方形“□”,可一键切换长江地图全屏大图;
(4)点击地图右下角“+ -”,可对地图进行缩放(手机端也可以用双手指缩放);
(5)用鼠标可以拖动地图到任意位置(手机端用手指拖动)。

钱塘江

 钱塘江是中国浙江省第一大河,发源于安徽省黄山,流经安徽、浙江二省,古名“浙江”,亦名“折江”或“之江”,最早见名于《山海经》,是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河流全长688千米,流域面积5.56万平方千米,年均流量442.5亿立方米,河口潮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472万千瓦特。新安江与兰江是钱塘江的源头,于上海市南汇区和宁波市、舟山市嵊泗县之间注入东海,其中杭州附近河段,称为“之江”或“罗刹江”。钱塘江潮被誉为“天下第一潮”。
钱塘江流经14个县市,注入杭州湾,是浙江省最重要的旅游线。因桐江和富春江河段景色极佳,统称富春江。闻家堰以下河口一段才称钱塘江。钱塘江河口呈巨大的喇叭形,此段江潮澎湃汹涌,形成天下奇观“钱塘江潮”...
世界十大河流 传奇黑龙江

黑龙江旅游景点推荐。 东方小巴黎——哈尔滨、世界上最长的界江——黑龙江、亚洲最大的界湖——兴凯湖、全国最大山地堰塞湖——镜泊湖和最大火山地貌景观——五大连池、著名的“丹顶鹤的故乡”——齐齐哈尔扎龙自然保护区、大庆温泉、小兴安岭5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神州北极——漠河和祖国最早升起太阳的地方——抚远东极、鹤岗黑龙江界江旅游集合区等。
黑龙江全长5500公里,是世界十大河流之一,发源于中国北部与俄罗斯之间的边界,流经蒙古、中国、俄罗斯,向东注入鞑靼海峡...几千年来,龙江人民创造了独具魅力的边疆文化、多民族文化、冰雪文化...(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各省市重点旅游景点分布图

各地重点景点分布图。时代潮流的迅猛发展,已经大大突破了人类想象力的极限。手机网站技术的开发者们尚未回过神来,电脑、平板、手机多屏合一网站呼啸而来,成为目前最实用的互联网信息载体,或许也是未来最重要的互联网信息载体。电脑、平板、手机多屏合一网站网页优化了网友的阅读体验。云旅游景点地图-高清卫星地图 | 地形地图 | 世界政区和旅游交通地图 | 电子地图。
旅游景点分布图是较受旅游爱好者喜爱的景点查询工具,尤其是地形图和景点分布信息相结合的模式,表现出来的地理信息比较丰富,尤其受到欢迎。近期云旅游网(多屏版)将逐步制作并发布全国各省市重点旅游景点分布图,以供网友们参考查用,敬请持续关注...



备案号:浙ICP备14023806号